五月二十七日,清晨。

  包拯在南京国子监前厅设立公堂,首先传唤的是周元的护卫队长,侍卫亲军步军司都头彭盛。

  公堂上。

  包拯坐于上位,苏良坐于侧位。

  下方站立着禁军士兵,以及四名负责记录的书写人。

  副相吴育和张茂则二人则是在府衙核查整个南京城的变法情况。

  彭盛来到公堂大厅内,一脸沮丧,还不待包拯询问,便开了口。

  “包学士、苏司谏,是……是我的错,是我的错,如果我能坚持跟着周正言,那日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情了……”

  “砰!”

  包拯将惊堂木拍在桌子上。

  “彭盛,本官问话,你只需回答,本官不问,你不准说话,明白吗?”

  “是……是,末将遵命!”彭盛道,此时还未罢黜彭盛的官职,他依旧是侍卫亲军步军司都头。

  随即。

  包拯开始了问话。

  “本官问你,你们护卫周正言,何时入南京?何时入住国子监?你们的身份又有几人知晓?”

  “周正言一直都在乡里微服巡查,并未显露身份。五月初一,我们才来到南京城,然后在五月六日下午,入住国子监。”

  “五月六日下午,我们去了国子监,南京国子监监丞许徽之才知我们来到南京城,据我所知,其他官员并不知周正言的身份……”

  “然后,五月六日晚、七日晚,都是周正言与许监丞的私聚时间,他们所聊内容,我并不知晓,不过,我听周正言夸赞南京国子监的三舍法施行的甚好,全宋都应向南京国子监学习……”

  ……

  彭盛据实回答,与包拯和苏良从别处了解到的信息无任何偏差。

  相对于南京的地方官,包拯和苏良定然是更相信彭盛的话语。

  毕竟,只要周元出现意外,无论是人为谋害,还是溺水而亡,对他而言都是护卫上的重大过失,会受到重惩的。

  稍倾。

  应天府知府韩崇走了进来。

  应天府通判石清在四月上旬回家省亲,途中又染了热疾,预计六月初才能回南京,当下的南京城乃是归韩崇独管。

  此事与石清俨然没有任何关系。

  包拯询问韩崇时,韩崇也是一脸委屈。

  “包学士、苏司谏,下官作为应天府知府,其实在三月初便知有官员巡视应天府,不过此乃常情,下官也不怕查,便没有在意,也不知外巡者是周正言。直到张提举和许监丞告知下官,周正言溺亡,我……我……我才知是他来到了南京城……”

  韩崇的回答,甚是真诚,包拯和苏良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紧接着。

  第三个召入公堂的乃是南京国子监监丞许徽之。

  许徽之与周元相识近十年,经常有书信往来,周元也曾在苏良的面前提起过许徽之。

  “包学士、苏司谏,我与子雄乃是相交近十载的挚友,真是没有想到他会出意外。五月六日晚和五月七日晚,我二人聚在一起,聊有公事亦有私事。从全宋变法聊到了当下的书生学子,又聊到了彼此的儿女,两次都是近子时才分离。期间,周正言并无任何异常之处,他还称其子成亲时,一定让我去汴京城相贺,并为其带上几本好书呢……”

  ……

  此三人问讯完毕后,包拯和苏良便开始问讯起了下面的地方官员,以及南京国子监内所有与周元有过接触的教谕和学生。

  被问讯者的回答都让人感觉非常真实,找不出任何问题。

  ……

  深夜。

  应天府府衙后厅。

  吴育、包拯、苏良、张茂则四人聚在一起,彼此将调查的情况都拿了出来,共享信息。

  周元若真是被人为谋害,谋害者必然会有杀人动机。

  而这个动机最大的可能,就是周元在巡查时查出了一些问题。

  但而今。

  吴育四人除了发现那句被划掉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情况。

  若无可疑情况,那周元溺亡可能就是一个纯粹的意外。

  待吴育四人都看罢今日汇总的内容后。

  吴育开口道:“包学士、景明,根据目前之进度,再有三日,咱们便可将南京城的涉事官吏都问讯一遍,且将南京城的所有变法状况都核查一遍。”

  “若五日后,我们依旧查找不到任何异样情况、寻不到周正言是被人谋杀的动机,此事便立即结案,解禁南京城,而后宣布周正言乃是意外溺亡,如何?”

  包拯与苏良都点了点头。

  南京封城,是为了巩固皇威,如今目的已经达到了。

  若长期封城,南京城的商贸将会大受影响,于朝廷、于地方官衙、于当地百姓皆无益。

  苏良等人也不可能长期调查下去,这個五日之期,非常合理。

  ……

  翌日,核查照旧。

  吴育、包拯、苏良、张茂则四人都是极为认真且一丝不苟之人。

  彼此相互配合,了解的内容越来越多,但始终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三日后。

  问讯结束,南京城的变法情况也都细查了一遍,仵作的诊断结果,周元的亲笔文书、多个衙门吏员的调查结果全都被筛了一遍。

  结果越来越倾向于,周元乃是失足溺水,意外而亡。

  接下来的两日。

  吴育四人将分别行动,查遗补缺,若仍旧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说明周元就是意外溺亡,与他人无关。

  第五日,深夜。

  一处满是文书资料的房间内。

  吴育、包拯、苏良、张茂则再次聚在一起,分享了彼此的调查结果。

  最后的结果都倾向于,周元实乃失足溺水。

  吴育道:“我们已核查了数日,该是结束的时候了,明日老夫便宣布解禁南京城,告知南京百姓,周正言实乃意外失足溺亡,然后,我们便回京!”

  听到此话,苏良皱着眉头。

  他望向一直摆在桌前的那两句被划掉的诗句,仍旧觉得有可疑之处。

  包拯看向苏良,道:“景明,要相信证据。”

  苏良点了点头。

  “我明白,没有查到疑点,那只能证明是周正言运气不佳,失足溺水了!”

  “好了,这几日大家都甚是劳累,今晚就好好歇息吧,明早可多睡一会儿。”

  说罢,吴育站起身来,朝着卧房走去。

  这几日,连续强节奏的核查,大家都甚是疲累。

  张茂则紧随着离开,包拯拍了拍苏良的肩膀也离开了。

  屋内,只剩下苏良一人。

  这时。

  孙胜走过来,道:“头儿,这会儿休息不,我已经命人烧好了热水,你是要洗脚去去乏,还是要洗个澡?还是要吃些饭食?”

  苏良想了想,望向那两句被划掉的诗。

  “我还是没有死心,再给我一晚的时间吧,若没有新发现,我便相信子雄兄是真的溺水而亡了!”

  苏良望向周围堆积如小山的文书,他准备再翻一翻。

  孙胜没敢再劝,当即退了出去。

  苏良用双手搓了搓脸,让自己变得清醒一些,然后坐在一摞文书前,开始再次翻阅起来。

  哗啦!哗啦!

  纸张响动。

  一条条信息在苏良的眼睛前划过。

  此刻的苏良,其实也已相信周元是意外溺水而亡。

  但在宣布定案前。

  他还是想再找一找疑点,不然即使回屋,他也睡不着。

  他的脑海里全都是那两句被划掉的诗句,他总觉得那是周元留给他的证据。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最新章节,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