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方明华有些吃惊:“科幻小说你申报了优秀中篇小说奖?!”

  “为什么不可以?作协公布的评奖规则里又没说不让科幻小说参奖。”电话那头,杨筱语气很自信:

  “你这篇小说,无论是文学性和艺术性,一点也不比别的小说差!”

  说的似乎有道理?

  “那行,随你吧,杨主编伱这操作,估计会让那帮评委们头疼.再见!”方明华笑道。

  “再见!”

  电话那头,杨筱放下话筒,掠了掠眼前的秀发微微笑了。

  其实这个想法不是她提出的,而是编辑潭楷说的。

  说这篇小说文学性和思想性没的说,更重要的是读者喜欢!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是采用专家和读者投票相结合,只要这篇小说能被选为候选作品,获奖肯定没问题。

  这样岂不是扩大科幻以影响及宣传我们《科学文艺》杂志最好的途径吗?

  杨筱一听,确是这个理儿,立刻按照规定写信寄给燕京的评委会,同时将一本稿件寄了过去。

  呵呵

  就如方明华说的,就让那些评委们去头疼吧。

  评委们真都很头疼。

  燕京西城陶然亭街道虎坊路甲十五号。

  这幢楼建成于1983年。作协和文联联合盖了这座楼,终于从《红旗》杂志社大院里临时搭建的抗震棚’搬出来,成了作协和文联的所谓“高知楼”,今年中短篇优秀小初评委员会就设在这里。

  初评委员会的工作就是初步审核从全国各地杂志社上报的参选小说是否符合这次评选要求。

  譬如发表时间是否在83-84年,小说篇幅长度是否符合中篇和短篇小说要求,小说内容是否合规没有政策不允许发表的东西。

  其中一篇小说难倒初选委员会的成员,正是《科学文艺》推选的那篇科幻小说《乡村教师》。

  按照这次参选条件,无论是发表时间、篇幅长短都符合中篇小说要求,但这内容:

  竟然是科幻!

  这次评选规则只强调是小说,排除纪实文学、诗歌、散文等文体,但并没有说明小说的类型题材。

  科幻小说到底能不能参选?

  为这篇小说是否能参选,成员们开了一下午会各说各的理由,到最后依旧无法统一意见。

  “要不,交给冯主席或者钯主席定夺吧。”不知道最后谁出了这道理。

  一致通过。

  于是这篇小说就到了评委会副主任冯木手里。

  冯木不仅是评委会副主任而且还是作协主席,他戴起老花镜看到这篇小说的作者,不禁笑骂了句。

  “又是这个家伙!”

  “冯主席,怎么了?”旁边的杨丽好奇问道。

  “蓉城的《科学文艺》杂志社竟然推荐了一部科幻小说参选,你知道作者是谁?方明华!”

  “是他呀。我知道,81-82年那届中篇小说评奖,他一下子有三个中篇投票进入前二十,最后是选了一篇。”

  “是啊.让我们评委会好为难了一阵,这次倒好竟然是一篇科幻小说!”

  “科幻,我看看?”杨丽来了兴趣。

  他接过稿件一看说道:“《乡村教师》啊,冯主席,这篇小说我看过,写的非常好,我看了当时眼眶就红了。”

  “其实我也看过。”冯木说道:“写的的确不错,看了那么多写老师的文章,从未见过这样如此颂扬老师的,我也非常感动。”

  “那这篇小说能通过吗?上面有些人好像对科幻小说还是有看法的,而且也属于通俗文学。”杨丽说道。

  “是属于通俗文学,但这篇小说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艺术风格,不仅仅只能当一篇普通的科幻小说看待,我记得《光明日报》和高度评价了嘛。”

  冯木沉吟了下:“我觉得还是应该获得参评资格给人家一个机会。否则会被人笑我们小气!”

  “好的,我转达你的意见。”

  方明华得知这个消息从杨筱那里得知的,听到这个消息他也很高兴。这不仅仅是一篇小说的问题,是否意味着科幻小说让主流文学认可?

  今天,他坐在办公室里有些无聊,翻看着最新一期的《科学文艺》。

  那本科幻小说《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已经连载三期,渐入佳境,已经成为《科学文艺》杂志中最受欢迎的小说。

  四篇中篇科幻小说也单独编辑成一本书,交给了海洋出版社出版。

  海洋出版社是改革开放初期科幻文学出版的领头羊,对那个时期科幻文学的繁荣与进步,功不可没。

  于是有人戏称,是“方明华一人撑起了这本杂志,撑起了国内的科幻小说。”

  但方明华却不想这样。

  他希望有更多的爱好科幻的人参与进来,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发表。

  他看着看着,突然愣住了。

  一篇科幻小说映入眼帘。

  《流浪地球》!作者刘词欣!

  是不是那个刘词欣?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当方明华看到这似曾熟悉的文字,脸上露出微笑。

  果然是那个刘词欣。

  他认真读起来。

  整篇小说和原来的《流浪地球》相比,文笔稍显稚嫩,这当然与作者本人阅历有关,原来这篇小说发表在千禧年左右。

  还有,原来小说中主角的爸爸和主角老师之间的事,末世下两性关系很随意,现在这篇小说中也没出现。

  这当然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系,毕竟现在才是八十年代中期。

  但小说中很“硬”的设定,如太阳氦闪、引力弹弓、“重元素聚变”行星发动机,都存在。

  包括被处死的5000名联邦士兵在冰原上冻成雕塑,这些情节都存在。

  还有最后那首诗:

  启航的时代太远太远

  但哪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我知道已被忘却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哪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鲜花重新挂上枝头

  方明华一口气看完后,笑了,忍不住拿起座机,是打给杨筱的。

  “杨主编吗?我是方明华,我看了你最新一期的杂志,那篇《流浪地球》写的太好了!”

  “对,对,我个人建议,如果明年银河奖评奖,这篇小说完全可以评为一等奖!”

  “还有,这个叫刘词欣的作者你可以重点关注,很有科幻写作天赋啊,多多鼓励,没准他就是我们中国的亚瑟克拉克。”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最新章节,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