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相 第十九章《三境界》

小说:诗相 作者:小满老豆 更新时间:2024-05-07 23:23:1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唐宋以降,评说诗词的学者众多及专著颇多,发表于20世纪初的《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评价著作,成为晚清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著作内容虽不多,但其精简凝练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有奉为诗词鉴赏的圭臬倾向,是有益于人们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佳作,更是喜好诗词文学的朋友不可不读的上乘之作。尽管《人间词话》独树一帜,但是它依然在诗词评论的大框架下,必然是在传袭已久的诗词评价体系基础上而作的论述,因此可以见到很多前朝文学家们的诗词评价论点,对糟粕的论点进行批评,对精华的论述继承发展。王国维主要人生经历处于清朝末期,即西学东进的时代,此时的文学大师无不冲破古老东方文化的藩篱,接收西进的欧美文化和美学思想,这部《人间词话》便是王国维结合泰西美学思想,以另辟蹊径的目光对中国古典文学所作的新解。

  作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始于清朝终于民国,身为汉族人的他,并未像同时代的文学巨匠一样迅速转变身份,或许是因为他得到了清逊帝宣统皇帝溥仪的青睐并在南书房行走,他喜欢以清朝遗民的身份自居。尽管溥仪是逊位的皇帝,但是其尊荣的身份在,因此在皇帝南书房行走,陪伴溥仪读书是份尊荣的职业,后来宣统皇帝被军阀驱逐出紫荆城,王国维引以为耻,更为让人伤心的可能是失去了南书房行走、伴逊位天子读书的尊贵职业。学问精深的王国维,倒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王国维后来进入新成立的清华大学任教,是与梁启超、陈寅恪等齐名的国学导师,桃李门生和弟子遍充文史界,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古典诗词文学的研究,他著作甚丰,在教育、美学及古典戏曲等领域均有深厚的造诣,留下过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自是民国时期国学大师中响当当的人物。

  首次听到王国维这个学者,还是大学同学提及他的《人间词话》这本书而得知,依稀记得同学富有感情的朗诵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时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当时就没听说过王国维这个人,直至多年后偶然想起欣赏诗词时,想到《人间词话》来,于是开始细细品读这部著作。第一次读这部著作时,对于语言功底肤浅的自己来讲,瞬间被其文字功底所折服,其语言虽短但用词精炼简洁,评价用语达到了入木三分的效果,认真细读之后,甚是感觉自身文学素养有所提高,也顺势提升了诗词鉴赏能力。第二次再读《人间词话》时,观感并不佳,乃至无法入读,于是明白到,品读文学作品是需要心境的,要看自己的心境是否可与文学索要表达的情感相向,其次鉴赏古典文学,也是需要融合自己境遇的。

  王国维不仅是国学大师,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创作出一些优秀的词作,如《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和《采桑子》,其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和“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便是他的名句。他的词作成就也意指在境界上进行开拓创新,王国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文学理论便也是词作的境界说,他在《人间词话》中所着力强调的境界分为三种,分别引用了宋代词人的作品进行评述。境界说在著作的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三境界用语分别出自北宋太平宰相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词人柳永的《凤栖梧》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想要理解王国维的境界说,需要深入赏析这三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晏殊注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一境界用语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作者晏殊是北宋时期江西文人的代表,素有太平宰相之称,也即他厕身首相之位时,是绝佳的太平盛世,而且他本人一生的境遇比较顺遂,虽然也有贬谪的经历,但都是很快就会回到权力中心,享受随权力而来的荣华富贵,而且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是对他信任有加。一生顺遂的晏殊所作之词多婉约柔情,作为神童身份被宋真宗钦点为进士出身的他,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蒸蒸日上的治世,自身的仕途尽管有波折,但基本上未遭遇政治的残酷倾轧。或许他的人生较为顺遂,所作之词没有鸣心中不平抑或抒发豪言壮语,反而多是闲愁之感,以描写离恨别苦和感叹时光易逝居多,婉丽的风格贯穿一生,典型的享乐主义思想代表。在政治上的表现,晏殊即不像十足的保守派,但是对革新派也不是很认同,是个典型的求稳型政客,当年好友范仲淹以副相身份主持庆历新政时,晏殊作为宰相并未发挥积极效用,对于交好的同僚遭受保守派抵制弹劾时,也不挺身而出为其辩护,只想着独善自身并保住权位,但是他处的时代就是好,和平盛世又无突出的党争,稳稳当当的做自己的太平官。

  词中的槛菊、兰泣露、罗幕、朱户等用语,说明晏殊所居的院子里有菊花、绫罗绸缎似的窗帘、朱红色的大门,绝对是豪门大户,朱户更是犹指大户人家,只有豪门大户才有酒肉臭的情况发生,说明晏殊创作此词时,居住在豪华别院里,极有可能是他在京城任职时的官邸豪苑。词中朱户与朱门意思相同,皆指大户人家,这首词中的朱户或许是指闺房,即月光银辉直到天刚刚亮时还照亮着房间,可是又无理的埋怨明月不谙离恨苦,说明作者描写的主人公是处于彻夜无眠的惆怅状态。愁苦是人类通性,厕身高位徜徉豪宅的晏殊,无需为养家糊口操心,甚有心情赏月,照样感叹明月不知道其内心的离恨之苦,日夜为生活奔波的人尽管苦楚多,难有心情吟诗赏月,换作疲于奔波在温饱线上的你我,必会羡慕晏殊的别致闲情,真是验证了俗话,身在福中不知福之人,喜欢到处抒发富贵闲愁。

  词下阙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被王国维引用为人生第一境界,这几句并非作者的首创,而是晏殊引用了汉代乐府诗《古相思曲》中

  诗句“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这三句意思是,昨天夜里的强劲西风凋落了绿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路,王国维将其理解为第一境界,大概是指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闯首关时的茫然无措,苦苦求索却不得途径的阶段,抑或是面对追求宏远目标时,以孤家寡人的心态坚定信念不断寻觅和探索,总之是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阶段。

  最后两句中,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书信的意思,也就是想要寄信都不知将要寄往哪里,已经无从考证晏殊要想念远方的朋友,还是心上人,或许只是一种独孤的托词,与前面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对应。词中轻寒和西风之语,大概可判断晏殊创作这首词时应是深秋时节,提及秋天,中学期间的诗词鉴赏课总会给出标准答案谓之“悲秋”,它常与“伤春”并用,随着对诗词的深入了解,伤春悲秋是评价诗词的肤浅用语,不能否认悲秋是秋天里文人常有的心绪,固然“西风凋碧树”蕴含了悲秋意境,但是用悲秋来评价晏殊的这阙词,犹如鸡肋一般,不足以表达出作者在词中赋予的真切情感。

  “蝶恋花”是宋词中常见的词牌,喜欢诗词的读者也多半会喜欢这词牌,也是创造出许多经典作品的词牌,包括王国维本人也著有多首《蝶恋花》,它又称“凤栖梧”和“鹊踏枝”,不过读者所看到的作品,多以蝶恋花呈现。在朗诵的感官上,“蝶恋花”不及“凤栖梧”和“鹊踏枝”有韵味,对比这三个同词牌的不同名称,可知古人在取名方面颇会讲究。曾经就这词牌名问询过亲朋好友,收到的答复不尽相同,曾经有大学同学反问道:“小清新、宏大叙事、春意盎然,你会怎么选”,可算是遇见对词牌有过认真研究的“知音”,竟然可以用另类术语诠释同一词牌的不同名称。就我个人倾向而言,觉得“凤栖梧”和“鹊踏枝”更有意境,因此在第二境界的词采用《凤栖梧》表示,其次,前面所提的王国维《蝶恋花》名句,便是引用冯延巳的《鹊踏枝》词,总而言之,通俗简单就用蝶恋花,高洁典雅就用“凤栖梧”或“鹊踏枝”。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用语取自《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这首词列为欧阳修所作,因为这首词曾收录至欧阳修的作品集中,在《全宋词》又收录为柳永之词,故一般人认为系柳永所作,从词作内容上看,倒也蛮符合柳永情词王子的风格。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流传极广,南宋文学家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载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大街小巷都播放着他的歌曲,犹如当代的流行情歌,可见柳永词在宋代时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方面说明柳永词通俗易懂盛行于市井巷陌,另一方面证明了柳永词传播甚广。出生官宦世家的他,仕途并不是很顺遂,还曾经因为科举失利自称为白衣卿相,并发牢骚说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或许是因为科场失意,故而多留恋花街柳巷之中,混迹于青楼歌姬怀里,于是深谙男女风情及女性心理特点,致使他创作的词多描写市民阶层的爱情故事,犹如这首词中最后两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极像痴情人的特征描写。柳永放荡不羁的秉性,穿梭于秦楼楚馆,自是与许多歌姬妓女熟悉,因此他的词作多半有歌伎传唱开来,他与诸多艺妓“亦师亦友”般,甚至有夸张的传闻,柳永死后因缺钱埋葬,还得多亏歌妓好友合葬,这当然是人们臆造出来的,但足以表明柳永的词深受当时歌妓们的喜爱和传唱。

  伫立在高楼上,细细的春风吹来,极目望远有无尽的愁思,一种黯然销魂的伤春情绪油然而生,春草在夕阳的斜辉下,闪烁着一层朦胧似烟如雾的光色,没有人会理解主人公登高远眺的心情,本想尽情放纵一醉方休,饮酒时高歌一曲,强颜欢笑反而觉得毫无兴致,日渐消瘦也不会觉得后悔,为了伊人,即使是变得一身憔悴也心甘情愿。从这首词大意可知,作者通过婉转的艺术写作手法,抒发了主人公的落魄感受和浓郁的缠绵情思,情感诚挚深刻,成功的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矢志不渝的情感追求,想必王国维使用最后词中最后两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是,在探索人生目标时犹如为了伊人一般,即使衣带渐宽、身心憔悴也在所不惜,秉持坚韧而执着的精神。最后两句,深受年轻男女们的喜欢,是青春期学生们用以表达爱情,也是追求爱情时,抒发爱慕之意的经典用语,追求美好的爱情也是崇高的,王国维先生化用它为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亦是恰如其分。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拥有过美好爱情滋润时光的人,内心深处烙印了世间最美妙的情感,自会有助于追求宏伟理想,甚是觉得爱情和人生理想应该为相得益彰的两件事,世间至美的爱情都不曾体验过,何如谈起人生理想,因此,王国维的第二境界正如词句中所言,矢志不渝的追求理想犹如为伊人憔悴终不悔。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界用语取自南宋词人的传世佳作《青玉案·元夕》,元夕即今日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因此这首词是作者在元宵节看到热闹景象后有感而发的作品,可以说是描写元宵节的绝世佳作。辛弃疾是宋词中少有的豪放派,他的怀古类词作多以豪放风格呈现,也有多首婉约风格的佳作,而这首词明显具有婉约的倾向。作者创作这首词时,正直南宋朝廷的主和派占上风,而辛弃疾是带有强烈收复故土情感的南归人,即辛弃疾是从北方的金国领土回归南宋的,在政治氛围处于主和的背景下,辛弃疾的强烈报国之心无法得到朝廷的首肯,他的文武才能也得不到有效布施,因此他创作这首词时,境遇同比而言是处于不佳的状态,因此才如王国维所言“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不平而鸣的辛弃疾创作出这首绝世经典佳作,尤其是王国维引用为第三境界的几句,传唱甚广。

  词上阙极力渲染了元宵节这天晚上绚丽多彩的热闹画面,元宵节晚上,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满天的星星像雨滴班落下,富贵人家坐着豪华的马车,香气四溢,笙箫交响传来动听的声音,在明月的照耀下,舞动着鱼龙彩灯,犹如整夜在鱼龙闹海。传统文化中,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全国各地一般都有特色的庆祝活动,如有些地方举行庙会,有些地方举办戏剧演出,有些地方游街舞狮等,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候,辛弃疾的这首词证明元宵节是达到千年以上的传统佳节且是全民欢腾的佳节。词的下阙描写主人公在人群里寻找意中人,观赏元宵舞会的女子们打扮的如花似玉,头发上插满蛾儿雪柳,笑语盈盈的走过去,飘洒一路的沁人心脾的香气,主人公焦急的要寻找她,在万人空巷的人群中怎么也找不到他,然而在突然间回眸一看时,不经意发现他却在灯光稀疏昏暗的地方,发现了她。

  百度搜索引擎或百度百科,是当前国内重要的搜索资料的平台,公司也是国内重要的互联网公司,取“百度”之名,而不取千度或万度,想必离不开辛弃疾的这首词所表达的意境,或许百度公司创立初衷及经营哲学,恰如词中寻他千百度的韵味内涵。德国有款在国内很受欢迎的骑车,品牌谓之宝马,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否与辛弃疾词作“宝马雕车香满路”有关,不得而知,想必这家德国公司在取中文名时,想必参考过辛弃疾这首词,毕竟这“宝马雕车香满路”也确实涵盖了富贵人家豪华出行的意思,宝马雕车的受众群体也主要为中上阶层,很是符合词作所述的特质。

  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被王国维引用为第三境界,而且是作为最高境界,应该是说明苦苦追求而不得抑或强求不来的时刻,反而会在不经意间偶然得到,不过这偶然获得的,必定是经过苦苦追寻的结果,也即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在不经意时获取所追求的结果时,是经历过长时间积累的,即历经望尽天涯路和衣带渐宽的过程。在几万首宋词中,找出三首词的语句评价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不得不承认王国维的用功之深,也说明了,要想真正的成就一番事业或者创作出经典著作,功力必深才行,不是背诵过几百首诗词就学创作诗句那么简单。这首词的声名鹊起,想必离不开王国维的三境界的论说,有人会认为辛弃疾的这首词浑然天成,即使王国维未发掘它的美,也会被其他学者发现,但不可否认的是,每每谈及辛弃疾的这首词,总是围绕着王国维评价其为最高境界论述而展开。

  人生三境界说,接触的最为原始的版本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或者为见水是水、见水不是水、见水还是水,这个境界说是出自宋代佛家禅师的论述。对这三境界的理解大致为:第一境界,人初始认识这个世界是很纯粹的,看到什么是什么;第二境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历经世事艰难后,发现人世间不像原本想象的那么简单,进而不再相信眼见为实,不再轻易相信眼前静止的山不只是山,流动的水不仅仅是水;第三境界,年龄渐长到一定层次,经过第二境界后,苦苦追寻不得,或者得到后就索然无趣,像是理解了世事抑或看透了很多世事,对人世间尊重其自然无为的态度,最后达到返璞归真的状态抑或理解人间的啼笑皆非。

  禅师从悟道的角度来阐述人生三境界,王国维从大事业、大学问的维度理解人生三境界,未来或许有人会从宗教哲学角度提出三境界论,不管是怎么样的人生三境界论,他总体是为人生议题服务的,也即不能脱离尘世之人要面对的生命体验。从语言学角度看来,王国维的三境界论,自是技高一筹,而且相比禅师的三境界论更具有个人色彩,也即有意境很多,这也是王国维评价诗词时的标尺,以诗词呈现的意境为尊,也是评价成事者的一杆称。就适用范围角度看,禅师的三境界说是面向所有世人的,更多的是人们对社会人情世故的理解和生活态度,而王国维的三境界论,面向的应该是指特定的群体,毕竟他在评说中,是成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的三境界,对于大部分世人,是无法成就一番事业或学问的,生命高度早已在出生时便会定型七七八八。王国维境界论的受众是士大夫阶层,不过百年后的今天,大部分普通人也可深刻领会他的三境界学说,能以他的三境界论参详自己追求事业或做学问的经历,第一境界便是在寻找人生意义的路途中,理解人生目标过程中“望尽天涯路”的孤独感,第二境界是坚贞不渝的追求目标,憔悴不堪、衣带渐宽亦认为值得,第三境界也即超越了梦寐以求的心态,积思顿悟后的如释重负之感,以求随缘而至的胸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诗相,诗相最新章节,诗相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