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相 第二章 《愿》

小说:诗相 作者:小满老豆 更新时间:2024-05-07 23:23:15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愿,谨也,《说文解字》这么说到,也即谨慎、恭谨之意,在书面语为文言文的时代,单个愿字可表示谨慎之意,在现代白话文体系中,已经不再使用它的原意,而是采用它形声字之意,原与心组合起来表示本真的念头,即心里最初的、原本的想法。现代汉语系统中,已经很少用单个字表示其意的,愿字搭配的词组常见如有心愿、愿望和夙愿等,皆含有想法、念头之意,常见的成语有事与愿违、如愿以偿等。相同读音不同字的自愿与志愿,也是愿字常见的搭配词组,自愿一般代表一种心情,是自己愿意而没有外力压迫去做的心甘情愿,志愿则是代表一种愿望,指志气与心愿,如我们高考时填报的志愿,或者志愿做老师,志愿入党,这么理解,这便容易理解到,上世纪中国派遣至朝鲜半岛的军队,对外宣传称为为志愿军。

  提及愿字,不得不提人人都曾有的许愿,它原是宗教文化的一种形式,祈求神护佑自己或者亲近之人,希望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因此在宗教场所有许许多多许愿的世人,对于大众都不陌生的许愿,它不局限于在宗教场所,在生日会上、流星雨下、许愿树下、孔明灯里、漂流的纸船里等,都可以进行许愿。许愿,最为常见的还是在宗教场所,在香客们人头攒动的寺庙里,无不跪拜在神像下虔诚的祈祷,乃至通过添香油钱诠释虔诚之心,在寺里许愿,还得还愿,这么一来,凡是去到一个寺庙里许愿,至少得来两趟才行,这到还好,据说在位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传说要连续三年虔诚的许愿才会特别灵验,这个传说真假情况如何,不得而知,总之千年古刹的南华寺,人气是没得说,甚至很多香客不远千里专程过来许愿。与许愿相近的还有祝愿一词,其本义也是向神祈祷,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后来指良好的愿望,通常情况下,许愿是默认留在心里的,一般是个人内心的愿望,很多人许愿之后的一些愿望会随时间流逝而忘记曾经许下过愿望,还有就是写下来悬挂在许愿树上,而祝愿多是即兴表达赠予他人的,如在宴席上面向尊敬之人或喜欢之人表达自己的祝福之言。不管是许愿还是祝愿,人们更为期待是实现愿望,从古至今,人们为了实现自己内心最初的梦想,习惯性许下宏愿,它作为人们本真的想法,自是人之常情,为此分享几篇以“愿”为核心的诗词佳作,感受下古代文人墨客的心愿。

  《长命女·春日宴》

  (唐)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第一首“愿”词是出自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冯延巳之手的《长命女·春日宴》,冯延巳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在唐诗发展成宋词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写的词多是闲情逸致,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对宋代词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冯延巳出生于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不过在其孩童时期,李唐王朝宣告寿终正寝,原系李唐王朝下的各地藩镇摇身一变,纷纷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共计有十个国家,即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而冯延巳受父亲影响而终生追随南唐,早年与南唐中主李昪(李煜之父)相交甚密,后来在南唐朝廷里多次厕身高位,总之是富贵伴随他的一生。冯延巳作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写作的词多以优美的语言呈现,且蕴含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首《长命女·春日宴》便是其语言清新明丽、富含情感的名作,他另有一首词作《蝶恋花》一度影响了很多以此词牌名写作的词人,如他在词作中写的“不辞镜里朱颜瘦”,被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化用而创作出经典名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初次欣赏到冯延巳的这首词时,瞬间觉得它很长情,这种长情的经历,在人的经历当中,大概率只会发生在对所爱之人表达山盟海誓时,对所深爱的人表达的真挚情意。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向她郎君祝酒许愿的画面,风和日丽的春天里,丰盛的酒宴,饮一杯美酒唱一曲歌,拜了又拜,许下三个愿望,一愿郎君您长寿千岁,二愿妾身自己身体永远健康,三愿我们如同梁上的燕子,每年都可以经常在一起。通过大意和冯延巳富贵人生经历估计,词中的春日宴和女子的祝酒陈愿,并且以女子口吻许下的祝愿,必然冯延巳自己所见识过的,抑或是妻妾真真切切对他表达的诚挚祝愿,当一个人情到浓时,方能道出连续三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沉爱意的祝愿。全词语言简洁易懂,用清新明丽的语言道出最真挚动人的感情,表达出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对丈夫的坚贞不渝和岁岁常相见的真心愿望,有过长情经历的人们,想必也会觉得这首词长情的意味浓烈,因为年轻时的男女,在所爱之人的面前容易情不自禁的道出犹如山盟海誓的长情语言。

  在春日的宴席中,饮酒作乐并有音乐伴奏,对常居高位的冯延巳或稍有资本的士族阶层来说,这样的情景司空见惯,夫妻之间或者情侣之间互相祝愿,亦是平常之事,不过难得的是,郎君千岁,妾身常健,岁岁常相见三个愿望看似简单,然而世事茫茫难自料,在人世间同时做到却是非常艰难的,我们喜欢用长长久久的祝福语,是因为它是极高的期望,极不易做到。人有祸兮旦福,任何人都难免不会遇到无妄之灾或不虞之祸,夫妻两人长相厮守更是人世间难得的事情,古代女性的社会生产率不高,对男子依赖性高,可以使得很多夫妻彼此一辈子,但是能做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乃至长相厮守依旧是童话故事般的,遑论女性非常独立自主的现代社会了,“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流行语,可见人世间,真正长情的人少之又少。依然清晰的记得,妻子尚是女朋友身份时,经常一脸严肃且动容的讲“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或“爱你一辈子”的话,或许是女子表达爱意时,才会说着如此山盟海誓的话,好比《长命女》一词,在女子简洁清丽的祝愿中蕴含了她对丈夫浓烈的真挚爱情。或许成年人的世界太过艰难,经历多年的社会摧残和家庭琐事的困扰,现在的生活总是被林林总总的事情搞得筋疲力尽,至于当初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情感宣言,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只是翻开曾经的爱情记录,也只能唏嘘一声,发现自身的长情细胞荡然无存,而读到《长命女》时联想下自己曾经的长情经历,找回点长情的感觉。冯延巳的这首词表达的意思很美好,犹如当初热恋期或情感亲密的男女,总会道出甜蜜的祝愿,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期许,然而人生总是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当时的这些美好祝愿,早已经被时间消磨的毫无踪迹,若非有文字的记录,都无法回想起当时的美好,读这首长情的诗词,好比找回身上的长情细胞,回想起,自己也曾经有过美好。

  《长命女》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发展成为词牌名,如同很多词牌一样从唐代教坊曲名发展而来,不过以此词牌名创作的名篇不多,冯延巳的这首最为经典,主要是以女子口吻表达出来的深情,着实令人感怀真切。《卜算子》与《长命女》一样,皆是教坊曲名发展而来的词牌,不过《卜算子》旗下的佳作甚多,其中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同是非常深情的心愿词,与冯延巳词不同的是,此词是作者向倾心的女子所表达的心愿,一个丧偶的糟老头子向年轻女子诉说的深情。迟暮之年的李之仪,仕途不顺被贬,祸不单行,在贬谪之地失去了多位至亲,甚至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人也撒手人寰,事业家庭的双重不幸,使得李之仪跌落到人生的谷底,这换做任何人都将是崩溃的,而恰当此时,一位年轻貌美的绝色歌伎女子出现在他面前,得以重拾生活的希望。这首被选入《宋词三百首》里的词,正是李之仪携歌伎在长江边欣赏风景后,心中泛起万般柔情后而写的千古流传的爱情词,现代人表达爱情时,常有海誓山盟般的爱情宣言,这首《卜算子》便是古代文人的海誓山盟。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相离之远和相思之切,我住长江的源头,你住长江之尾,这首词的一头一尾,亦是虚指,寓指两人被长长的江水阻隔,其次采用重叠式的诗句,加强了咏叹的意味,有助于渲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接下来引出“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之句,表示日日夜夜思念着你,却见不着,唯有共饮这绵绵不断的江水,好似当代人的异地恋模式,唯有煲电话粥或者在视频里卿卿我我。就现代人看来,异地恋是非常现实的,像词中所叙述的共饮长江水式的柏拉图恋爱,少有人坚持得住,毕竟真正的爱情是需要陪伴的,词中作者与倾心之人并非异地恋,而是一场黄昏恋,黄昏恋对于官宦人士来说,是平常之事,毕竟有一定权势地位的群体,找一位年轻女子续弦的事故屡见不鲜,但是他们异地恋的故事却闻所未闻。在长江边上看着滚滚流的流水,跌至人生低谷的李之仪,道出“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的无限感慨,不过好在有曼妙的歌伎陪伴,抚慰受伤的心灵,正是这位知冷知热的歌伎陪伴,本应该承受孤独寂寞冷的李之仪焕发着第二春,又是深情的对歌伎表白,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换作今日的大白话,便是你跟我同条心,不会辜负你的相思之意。热恋中的情侣,这些不离不弃的誓言是常有的说辞,情到浓烈时,很多肉麻的宣言很容易道出,非常美好的爱情唱曲都发生在热恋期,这首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很容易被引用到现代的爱情故事中,柔情的语音容易感动人,尤其是喜欢幻想美好爱情的文艺青年。

  对于出身低微的歌伎来说,有位深情的男子表达心愿和爱意,想必是幸福的事情,人们修饰的历史故事会说,这位歌伎想必会感动到双眼湿润,尽管这位男子是被贬的官员,但是其阶级身份注定着跟随他的人,无需为繁琐的家务事务困扰,哪怕是做宋代官员的妾,也将会省去很多围绕着柴米油盐而产生的烦恼。这位歌伎艰辛的生活,可能会因李之仪的倾心而瞬间改变,不管是真心仰慕李之仪的才华,还是拜倒在他的权势和财富之下,面对李之仪的爱情攻势,哪怕内心对糟老头子会有抵触,实际上还是得表示出感动的无以言表,毕竟改变命运的机会难得,很多青年期的女性会很期待爱情,但是经历社会现实之后,很容易接受爸爸级别男性的求爱。美好的爱情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但是长久的爱情必须要有吃不完的面包,缺面包的爱情犹如空中楼阁,青春期听闻过一个爱情段子,“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体重不是压力,金钱不是障碍”,劝导年轻人来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不受金钱、相貌、年龄的束缚,不过社会现实告诉人们的是,缺乏面包的爱情基本上无法结果,有了足够财富之后,很多年轻人愿意和你享受爱情的滋味,越是不在乎金钱相貌因素的爱情,是相当艰难的,更为让人心碎的是,不求面包的爱情往往容易伤的体无完肤。总而言之,李之仪能作出这么深情的心愿词,不一定是已经年迈的李之仪对歌伎的爱情,反倒是这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给了他精神慰藉,而向歌伎作出承诺,她的陪伴不会被辜负。

  在宋代词坛上,李之仪并无多大知名度,不过他与响彻词坛的苏轼关系较好,曾担任过苏轼的幕僚,他们两人还曾朝夕以诗歌酬答。因为与苏轼交好的缘故,因此他的政治上的立场大体相向,北宋后期的残酷党争使得他们相当郁闷,毕竟长期处于贬谪路上的滋味很不好受,况且在这样的路上失去了重要的亲人,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最值得让人欣羡的是,在人生低谷期,总有才色俱佳的歌伎陪伴,苏轼也曾为歌伎写作深情的词。不管是李之仪抑或苏轼,失去正妻时,还会有不少的妾或歌伎陪伴,这便是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精彩人生,得益于他们这般优质的人生经历,方能留下这么精妙绝伦的爱情恋歌,犹如苏轼所言,尽管柳绵枝上吹又少,但依然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知名度大的苏轼,人们总会轻而易举的欣赏到他的诗词,而对于一些小众词人,往往只有名篇让人们欣赏,好比李之仪一样,也曾有很多作品,不过人们大概率只知晓他的这首《卜算子》,南宋词人范成大亦是如此。范成大出生于北宋靖康年间,殊不知经济辉煌一时的大宋差点遭遇灭顶之灾北方的金国掳走了皇帝及大批宗室成员,好在宋高宗赵构在临安重整旗鼓,于是历史进入南宋时期,范成大便是南宋历史上颇有政绩的大臣和著名词人,但经历八百多年的洗涤,范成大的很多词作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历史书上较为提及南宋,故很多人对南宋的认识度偏低,对于南宋时期无法匹敌辛弃疾、陆游之辈的文人,也和南宋历史一样,世人熟悉的较少,对比北宋的辉煌,南宋就像暗淡的星星,南宋词人相比于北宋词人亦是如此,若非范成大的名言“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想必少有人会赏析到范成大的文学作品,即使品读他的作品,也多是这首《车遥遥篇》。

  《车遥遥篇》

  (宋)范成大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这首词起篇不描写人物和景色,车遥遥,马憧憧,表示马儿在日光下的照影下摇曳晃动着,是叙述性的描写伊人搭乘车马远行的场景,很简单平淡的开局,接下来说伊人是要东游到泰山向东更远的地方,只得拽住西风向东区才能追游伴着伊人,“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是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主人公逐风追随伊人,也不知能否追得上,从而更加明显表明思念伊人的情感很浓烈。接着主人公说到“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也即愿自己是一颗颗星星,伊人是明亮的月光,彼此夜夜流光洁白交相辉映,长相厮守,词人范成大的这两句词,与李之仪《卜算子》中的尾两句,特别适用喜欢甜言蜜语的年轻人,毕竟在情书或爱情宣言里面添加这些语言,可提高表达爱意的感染力。月暂晦,星常明,是星空下常有的自然景象,被词人运用到表达心愿用语,表示尽管如月光的伊人会被云朵而遮住,但是如星星的主人公依然保持皎洁的光辉,待月光重新明亮时,尤其等到三五月圆之夜,星月犹如佳偶天成般辉映彼此,在这里作者巧用了比喻,采用诗歌的拟物手法更加鲜明的诠释对伊人的深刻思念之情。在古典诗歌文学里,明月寄托了思念,有时候太多的语言铺陈而来,不如简洁将思念寄托于明月星辰,祈愿每个夜里犹如星月光彩辉映。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说,将范成大的《车遥遥篇》或者李之仪的《卜算子》看作一封简短情书,想必也是恰到好处,范成大之词可以将彼此比喻成交互辉映的星星和月亮,李之仪的词表示只要彼此心意一样,不会被辜负,都是美好的爱情宣言。这些词句是值得青春少年学习的,青春期的男女是学习的最佳时间,也是开启纯粹爱情的年纪,学习古代文人表达爱意的艺术手法,汲取优秀的语言表达,不仅可以运用到追求伊人的告白话术中,还可以增益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中学期间,学生们进入青春发育期,乃至基本上发育完成,从对异性的排斥期转向亲近期,逐渐对异性产生爱慕倾向,更重要的是对异性产生性需求,甚至出现性幻想,更有甚者是直接手拉手行走在美丽的中学校园,鉴于此,心急的家长们不得不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子女们学业为重,不要提前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古人云“女十四而能化,男十六而精通”,在中学校园的他们正值这个年纪,因此在校园里,他们大概率会遇见春心萌动的对象,也即所谓的白月光,这时候的爱慕感觉是人脑海里最为甜美的,哪怕曾经是以暗恋形式存在的。暗恋的存在,主要是源于学业的压力以及教师家长预防所谓的早恋,早恋究竟影响几何因人而异,学生有因早恋而双双学业进步的,也有因早恋荒废学业的,但是错过了学生时期的爱恋,成年后的人们很难寻觅到真正的爱情。人真正有爱情的年纪,常常在青春期结束前,在社会上摸爬打滚过的人们,掺杂了太多利害关系,几乎难寻觅爱情,从而迫使人们通过相亲结识婚姻伴侣,而大部分通过相亲结合的适婚男女,很难有真正的爱情,因此信奉以爱情为前提的婚姻的都市丽人们,很容易成为所谓的剩女,而在学生期间找到的对象,往往感情历久弥深。

  这首心愿词,又像是爱情词,是表达心愿的爱情词,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是人人所向往的,越是趁年轻时,越值得开启一段美好的爱情,因为年轻时的爱情很纯粹,对人影响最为深刻,人世间总是充满着遗憾,而拥有过美好爱情的人,尽管有觉得遗憾的时候,但是日后的内心依然会容易充满爱,而年轻时就已经缺爱的人,日后也会将一直被缺爱所困扰着。爱情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事务,真正拥有过爱情的人,即使在日后面对人生逆境和挫折,不会失去人性的光辉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而没有享受过爱情滋润的人,容易成为浑浊洪流中一份子,从个人情感经历来看,倒是倾向于支持孩子们在中学期间能够拥有爱情,当然是希望能保持学业的前提下。很多人担心中学生恋爱影响学业,更多的情况是多余的担心,成绩落后的学生本就是在学校当和尚撞钟,无所谓耽误学业,成就优秀的学生,即使开启所谓的早恋,导致学业退步的情况不多见,因为他们看上的对象也多是学业成绩优秀的,或许“早恋”会彼此提升自己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其实最为麻烦的是中间阶层的学生,他们沉溺于爱情的美好会让学业成为牺牲品,因此夹心层的最为苦恼焦虑,有开启爱情的心思却多只能暂隐而不发。社会的夹心层也是最为焦虑,社会上的中产阶级,有面对奋力向上而不得、畏惧掉落基层的担忧,好比中间层的学生,想要努力奋斗更上一层楼,必然要压抑当前的爱恋需求。

  依稀记得中学期间,学生们爱情总喜欢山盟海誓,用这样烂大街的成语,却很少引用古人的诗句,很显然的是,众人常见的语言缺乏艺术美感,采用古人的简短语句,更能触动爱慕者的内心,因此极力推荐青春期的孩子们多赏析描写美好爱情的诗句。不管爱情是否最终结果,有一句说的自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爱情,只要它曾经拥有,那它就是美好的,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体验,一直相信,拥有过美好爱情的人,内心往往激发人性之爱。当年,与妻子拍拖时,或许是因为她的古典诗词认知水平远胜过我,她总习惯向我表达一些古人表达爱情的语句,后来才明白很多语术来自古典文学,多年后的今日,甚是觉得有必要将这些经典的爱情术语传递至下一代,激发他们的爱情感知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诗相,诗相最新章节,诗相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